那六年,李安在干嘛?| 动画读书笔记 No.7


哔哩哔哩观看地址

最近对软件使用和整个流程越发熟悉,制作速度也快了一些,手中居然开始有了存货,于是今天加更一个动画读书笔记。

这次介绍的书是李安的传记《十年一觉电影梦》。

我确实是读了这本书只后才对李安毕业后的六年时光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前我道听途说,以为那六年李安就是个吃软饭的文艺青年。读了这本书之后,才知道李安从来没有远离电影,他能实现自己的电影梦,不是意外的幸运,真的是个人天赋和努力带来的必然结果。

也分享给大家。

四本书教会我极简生活 | 动画读书笔记No.6


不知不觉制作动画读书笔记已经第六个星期。

老规矩先说有进步的地方:

1)制作速度更快,我手里甚至有了存货。

2)对模板更了解,基本能复刻模板。

3)封面虽然还有些小问题,但模板在canva已经做好了。

读《追风筝的人》


 以前看过同名电影,但是看的时候三心二意,并没有留下太大印象。之后多次想读原著,各种版本下载了不少,就是没有读的心思。这次借着群内的读书会,读完了这本书,第一个感觉是又完成了一桩心愿。

这个书不难读。用了三天,基本都是晚上的时间,很容易进入故事的语境,也许是因为之前看过电影的缘故,有些场景在读的时候头脑中自然就出现了相应的画面。

读《瞻对》与《西藏生死书》


 1

看完了阿来的《瞻对》。

书是从豆瓣买的,写了篇笔记,居然被豆瓣删除了,有意思。

其实看之前以为是小说,脑海里都是《尘埃落定》中的桥段。真开始看了才发现根本不是小说,更像是一篇针对瞻对这个地方的地方志。

此书历数清朝政府,藏兵,民国政府,红军,解放军对瞻对一地的用兵记录;穿插记录此地的英雄人物,乱世枭雄,政治经济,风土人情;还有作者自己的评价,思考,质疑。读完,不仅仅对瞻对(后改为瞻化,又改为新龙)一地有了历史纵向的了解,更是对藏区的文化,政治制度,有了反思。

读《深夜食堂》


 今天读完了《深夜食堂》的1-10卷。

从星期一读到星期四。能让我一鼓作气,甚至上班的时候还在偷偷看的书真是不多了。这期间还不断给群里的书友推荐,又拉了两三个人一起看,嘿嘿。

看完了,我一回想,这书其实很简单啊,一个脸上带刀疤的小胡子老板,一间提供家常菜的小饭馆,几个常客,有经营同性恋酒吧的,有嫁不出去的圣女三人组,有说相声的老头,有AV男优,有混黑社会的,都是社会上的小人物。就连画风也不够精致啊,对比浪客行,天壤之别啊。实在是不够高大上。到底是什么吸引我读下去,还读得津津有味?

读周有光先生的《我的人生故事》


 真是一本好书!

其实以前一直不知道谁是周有光,直到读了周先生写的《孔子教拼音》一书,深入浅出,把很多我从前不明白,讲不清楚的关于拼音,中文的问题,就那么深入浅出讲出来了。于是后来在豆瓣阅读中看到了这本《我的人生故事》,马上就买下来了。

读钱穆《孔子传》


 在看钱穆先生的《孔子传》,一边看,就一边写一些笔记出来。久闻钱穆大名,一直没看其作品,原因是自己才疏学浅,看不懂。偶然得到这本《孔子传》,才79页,欣喜不自胜。我终于可以做一个看过钱穆的人了!

不过一读才知道,看起来薄薄的一本书,几乎每句话都值得深深体会。

从前为了教学,读的关于孔子的传记不知道有多少本,也曾经每日一则抄写过论语,甚至有段时间对从小学角度研究论语真正含义的方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读《雪中悍刀行》

 

1
三个月没有好好读书,不是不想,实在太忙。唯一能做的,就是拿着手机,见缝插针看几眼电子书,有时候是为了打发不期而至的无聊,有时候也会遇到读到精彩处的欲罢不能。

最早是在图书馆见到这套书的,不过因为封面设计让我感觉已经不是给我这个年龄的读者准备的了,所以没有借阅。

读《克莉丝汀》

 



在微信读书读完了《克莉丝汀》。

之前并没有听过这本书,偶然遇到,看见作者是史蒂芬金,这才去看。

史蒂芬金号称恐怖大师,《闪灵》《绿里奇迹》《肖申克的救赎》等都是他的作品。

大学时,在图书馆乱翻的时候第一次遇到他的作品。那本书讲一个可以影响人心智的圆球的故事,可惜现在书名想不起来了,不过到现在还记得当时手心里都是汗的感觉。

后来看了《闪灵》《绿里奇迹》《肖申克的救赎》《魔女嘉莉》等电影,发现都是

读《奇闻异士见闻录》


 也是在微信读书上趁着每天的间隙读完的。

读这本书是因为自己本身就对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感兴趣。越是猎奇,越是平常生活中很难见到或者根本见不到,我就越喜欢。如果在这个基础上作者还能构建自己的世界观,自有逻辑,我就更喜欢了。

读《鹿鼎记》


 家里组屋改造,有了四天蹲在家中与灰尘为伴的日子。从早上八点到下午六点,耳边全是轰隆隆和咚咚锵锵的噪音。就在这样的条件中,还是饶有兴味地读完了《鹿鼎记》。

这是我第三次读此书。

第一次还是在小学的时候,有同学的父亲是金庸迷,我于是有机会从他那里借来此书读读一遍。依稀记得当时觉得韦小宝油腔滑调,武功低微却又屡有奇遇,真是大大的不公平。作为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我是瞧他不起的。

读《中国历代首富传》


 前几天读完了《中国历代首富传》,忘记记下来了,今天补在这里。

这次读的是纸质书。

书是2017年在新华书店买的,那时候正计划多读一些人物传记。在书店翻找的时候,发现这本书里有提到沈万三。作为古龙的书迷,我一直以为沈万三只是一个虚构的小说人物,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这是真有其人。不过富的不是沈万三一人,而是沈家这个大家族。

读《鸭川食堂》


 1

和女儿一起去图书馆,本是奔着那一大叠乙一的暗黑系小说去的。

这本《鸭川食堂》就摆在乙一的书的旁边。封面上一个干净的女孩子,扎着丸子头,蹲低了身子在抚摸一只胖胖的猫,猫儿舒服地闭上了眼睛。

看着封面和书的名字,我很容易就将它归类到《深夜食堂》这样的治愈系里去。

读《北野武自述:无聊的人生我死也不要》


 昨天微信读书推送给我的,毫不犹豫买下来,立刻开始读,到今天见缝插针利用边角时间也就读完了。

虽然有着那样的书名,但严格来讲,书的作者并不是北野武。这是2006-2009四年间作者和北野武40多次见面的谈话记录,成书后出版于2010年。

也许是因为作者有意的引导式提问,让我们这些读者可以借此书看到北野武是谈论自己的父母,家庭,童年,电影.....

读东野圭吾《新参者》


 在微信读书里通过免费赠书获得的,用了两天的边角时间读完。

这本书曾获得日本《周刊文春》推理小说榜年度第1名, “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年度第1名。

书名《新参者》的意思是初来乍到的人。

加贺警部补因为工作调动来到东京的日本桥,刚好遇到一件女人在公寓中被杀的案件。于是加贺作为东京桥的“新参者”,在调查案件的过程中,也带着我们这些读者吃了传统味道的仙贝和料理,带我们逛了陶瓷器店和钟表行,还玩了几把传统玩具店里面的陀螺。

读《红楼梦》


 1

我还在小学的时候,我三叔曾经在某次过年的时候送我一套人民出版社的精装版四大名著。

那时候最喜欢的是《西游记》。但也只喜欢到大闹天宫这里,再往后猴子被压五行山,西去取经等等,就不是很提得起兴趣。

其次是喜欢《水浒传》。但最喜欢的是晁盖,宋黑子从出场杀阎婆惜等等开始我就觉得他假。看到后面被招安,征方腊损兵折将,几次气得看不下去。

读张爱玲《红楼梦魇》


 用了两天时间翻完了《红楼梦魇》。说翻,并不是说我读此书的态度是吊儿郎当的。实在是自己的程度太低,全书读完,都不敢说自己明了其中的十之一二。从这个意义来说,此书只能算是翻完,不敢妄称读完。

在读的过程中,遇到有启发的地方,或者有了属于自己的新的感受,又或者只是觉得某段写得真好,都顺手录下,于是有了下面这些文字。

读庄士敦《溥仪》


 在微信读书读完此书。

此书是《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系列之一。其他各本还有写慈禧,李鸿章,诸葛亮,朱熹等人的。

书的作者是庄士敦,这里是维基百科对他的介绍:

庄士敦早年在香港殖民地政府任职,1906年被派往在山东的英国租借地威海卫。1919年至紫禁城教授溥仪英语、数学、世界史、地理;师生感情甚笃,曾封“一品顶戴”、“毓庆宫行走”,溥仪亦因庄士敦的教导眼界大开,走向世界。

读《日本观光列车》


 从五月开始,接近六个月的时间里我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前天带女儿去图书馆的时候,我借了两本关于旅行的书。

今天早上,我读完了其中一本——《日本观光火车》。

读丹布朗《本源》


 先说一说这本书中让我感觉很赞的地方:

1、丹布朗的章节分得真好。每一章到最抓人的时候就戛然而止。让你迫不及待去读下一章。而下一章却又改换了叙述视角,同时三到五章的不同视角又是在叙述同一个事件。

2、通过自然的对话描写介绍人物的背景,推进故事的情节。而不是使用冗长而无味的叙述。

3、第一个谜是“起源”到底是什么,第二个迷是杀手究竟是谁派来的。悬念之间的过渡很自然。

4、作者对科技很敏感。书中的AI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量子迁跃等概念层出不穷,对情节有推动,有时也用来营造戏剧效果。

读松本清张《黑色皮革记事本》


 是松本清张一贯的以社会问题入手的风格。

书中曝光了日本社会这样一条利益链:

医学院将收自学生的贿赂交给相关议员,议员收了钱以后用自己的影响力暗箱操作,于是这些行贿的学生最终得以成为医生,之后一边享受着国家对医生的税收优惠,一边靠非法堕胎手术获取大量财富,再然后就是挥霍无度,包养情妇……

文中有两个群体:

一类群体中有尸位素餐的银行高管。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全交给下属,自己去喝酒,打高尔夫,过得不亦乐乎。

读伊坂幸太郎《杀手界》


 铃木被抓住后身上被装了这样的东西也十分有可能。

“刚才把你从车里拖出来的时候,我已经检查过一遍了。你身上什么都没有。”

“啊,是吗?”你检查了?

“除非是装在了屁眼里,否则就没问题。”

被这样一说,铃木立刻将注意力集中到肛门附近,但好像也没什么奇怪的感觉。

读毕飞宇《小说课》

 这本书以前也听过,但却一直没有读的契机。这次因为读书群里的小叶子正在读,粘贴了一段毕飞宇谈张爱玲和鲁迅的段落,一下子把我的阅读兴趣勾起来了。

这一读,真是好像发现了宝藏,阅读越开心。

在读的过程中,虽然以自己有限的能力和阅历,可能连毕飞宇先生要表达的内容的一半都品咂不透,但确实学到了很多知识。尤其是很多思考方式,让人获益良多。

读《我去拉萨-5000里川藏骑行记》


在第一章中,作者提到了身边的两类人。一类,是他在台湾认识的一起参加铁人赛的朋友;一类,是他回到大陆,身边那些面临考研,出国或工作的选择的朋友。

前者对作者来说,是梦想的追逐者。后者,作者并不贬低,但作者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们不是一类人。

读完第一章,我很怕自己遇到了一本矫情的书。

好在书到了第二章文风为之一变!

读张爱玲《沉香屑 第一炉香》


 1

一炉燃着的香,氤氲着,升腾,飘散。时间随着这烟慢下来,然后静止。缭绕的香里似乎有一个女孩子的面容,若隐若现。

我们可以看见的是她的背影。她站在阳台上,望着远处。

目光所及的,是一片一片连在一起的荒芜的山,山上胡乱长着各种没人照顾的花或者草。

而脚下,是一园精心修饰过的花草,长成人们期待的样子。

园子有墙。保护着园内的精致,也阻挡着园外的自由和肆意的色彩。

读《游牧时光》


 1

随手翻几页,正在踌躇要不要读这本书的时候,被书中描写的一个细节打动了:

“哈萨克族牧人所选择的转场牧道都是经过很多年,由好几代人实践、选择并流传下来的传统牧道。”

一代代的人走在同样的路上。并不是不懂变通,也不是墨守成规。而是用几代人的智慧积累,寻出了一条最合乎自身生存和大自然存续的平衡之路。

读《骑车回巴黎》


 1

两个法国人,计划用一年的时间,从成都骑车回到故乡。在计划路线的时候,他们参考的不是某某骑行攻略,而是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王的人生轨迹......

这有一些浪漫,因为他们要的不是经历和成长,他们要的是探险和征服!

可是旅途并不像他们想得那么顺利......我不想复述他们遇到的种种遭遇,我只复制粘贴下面这段对话你就会明白。

“你还记得吗?我们预计5天到达香格里拉。”卡卡说。  “是啊,十二天都已经过去了。”

读张爱玲《第二炉香》


 1

“将手放在她的头发里面,手背上仿佛吹过沙漠的风,风里含着一蓬一蓬的金沙,干爽的、温柔的,扑在人身上痒痒地。”

上面这段话来自《第二炉香》开篇不久。我翻过来掉过去看了一遍又一遍。张爱玲怎么写得出这么好的句子!

沙漠的风。干爽,温柔,痒痒地。

读张爱玲《茉莉香片》


 1

山道上行驶的公共汽车,伸出车窗的杜鹃花,聂传庆嘴上叼着的粉色车票。

杜鹃花的花期是四月到六月,现在正是春天。

这时,丹朱上了车,坐在传庆身边。

读《探寻村上春树的东京》


 书名是《探寻村上春树的东京》,书的副标题是《8部小说,8段青春记忆》。

看了书名和书的副标题,其实对书的内容也就有了大概的了解了。

作者探访了村上春树8部小说中出现过的东京的场景。

读江户川乱步《阴兽》

 



1

作品很短小,但并不是因为作者写不长。每一个章节都看得出作者的目的,一个章节交代一件事,清清楚楚。

因为短小,情节肯定不会太复杂。对于这篇作品而言,作品的深度是靠开放式的结局和人性的复杂来达到的。

关于开放式的结局,关键的分歧在于是否认定真的有大江春泥这个人。

如果有,那么静子就是无辜和可怜的。而大江春泥则确实实践了自己复仇的誓言。

如果没有,那么静子则是变态和可怕的。一人分饰三个角色。每个身份又是这样的真实。让人不寒而栗。

用清单缓解焦虑 | 《为什么精英都是清单控》


这是我制作的第5个动画读书笔记,《为什么精英都是清单控》

△ 先说这个星期取得的进步

1)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封面模板。虽然发现Youtube封面尺寸稍微比Bilibili大,所以当封面上传到Bilibili时部分元素没有显示完整,但只要下次制作时调整封面元素的大小和相对位置就可以解决。

2)对文本框架有了比较具体的认识。前三个动画读书笔记的文本我都是完全照搬之前的读书笔记。第四个和第五个动画读书笔记制作的时候我开始有意识对文本进行调整。虽然还有一些错漏,但是基本的框架已经在头脑里有了形状。

错过了Stepn的我打算赚点流汗的钱(Sweatcoin)


 Stepn火了,看电报群里的朋友分享,一天可以跑出40-50美金,我跟风火速开通了账号,然后看了看里面鞋子的价格,默默退了出来。唉,最便宜的一双鞋子也要1000美金左右,实在囊中羞涩,只能摇头叹息。

吃屎都赶不上热的,人生就是这样不如意。

河川生态园River Wonders - 重新探索新加坡系列之十二


 

今天我和妻子女儿一起去了河川生态园River Wonders。

我们很早就计划了这次出门。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想看到在新加坡出生的第一只熊猫宝宝叻叻。

先从遗憾的说起吧,虽然我们进了熊猫馆两次,在熊猫馆的总等候时间超过了2个小时,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叻叻真的出现在我们面前。

从碎片化阅读到碎片化写作


 1

在我们对碎片化阅读逐渐接受,习以为常的同时,碎片化写作也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

我们用手机阅读别人的文章,也用手机编辑和发表自己的文字。

我们用手机点赞,打赏,评论,转发。我们也用手机接受自己通过写作获取的收益。

全民化的碎片阅读已成现实,全民化的碎片写作正在路上。

四本书教会我如何极简生活


 1

最早知道这个概念是因为读到一本书,《扔掉坏生活》。

作者的职业就是帮人整理杂物。是个老美。客户里有很多好莱坞大明星。

明星有钱啊,看到啥买啥,渐渐豪宅里就被各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淹没了。

作者的工作就是帮这些明星们整理豪宅,告诉他们什么可以留,什么该扔掉。

从读完那本书开始,我迷上了扔东西。

毕飞宇说张爱玲的基础体温很低


 张爱玲自己站得很高,被捧得更高。但还是有着一丝不自信。

所以在《第一炉香》的这段话中她还是补上了最后那句话。

“薇龙突然不愿意看下去了,掉转身子,开了衣橱,人靠在橱门上。衣橱里黑沉沉的,丁香末子香得使人发晕。那里面还是悠久的过去的空气,温雅、幽闲、无所谓时间。衣橱里可没有窗外那爽朗的清晨,那板板的绿草地,那怕人的寂静的脸,嘴角那花生衣子……那肮脏、复杂,不可理喻的现实。”

他们都说我这个人真不错,可是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我幼儿园的时候就拿过健康宝宝优胜奖。

小学就当上了小组长,管着整整六个人,管了整整六年。

我中学当过班长,校团委组织部部长,还有诸如英语课代表,语文课代表,体育课代表等等各种代表不计其数。

我大学拿过奖学金,在不作弊的情况下通过了所有考试。我天天泡在图书馆,而且我从来没有把谁弄的意外怀孕过,学习让我更快乐。

读张大春《城邦暴力团》


 读完了张大春的《城邦暴力团》。

生活总是在不经意之间埋下伏笔。从第一次听到《城邦暴力团》这五个字,我就知道这是一本我注定要读的书。至今天终于功德圆满,心中有无上大欢喜。 

这本书有三层。 

第一,是我们与张大春共存的世界。张大春用自己,用高阳,用老蒋等现实人物吸引我们进入故事,也为故事增添真实感。 

第二,是老爷子,彭师傅,光头大侠等故事中的人物。金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温瑞安说,侠之小者,为友为邻。张大春笔下的侠的世界,兼而有之。 

读《恶的科学:论共情与残酷行为的起源》


 先奉上微信读书里对本书的简介:

为什么有人会持刀闯进幼儿园砍杀儿童?为什么有人会为盗取一枚戒指切下别人的手指?为什么纳粹科学家会在俘虏身上做活体实验?本书是一位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对“恶”进行的系统思考,他借助科学家擅长的调查、实验和分析,以“共情腐蚀”取代了“恶”:某个人作恶时,他的共情遭到了腐蚀,共情水平较常人要低很多。但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的共情水平不会导致极端恶行发生,虽然人们常常会不顾他人的内心感受。这一替换看似简单,却能帮助我们摆脱价值偏见,给出预防恶行发生的思路。本书也许会改变你思考“恶”的方式,甚至会改变你对待“恶”的态度。

读松本清张《富士山禁恋》


 最早是被作者松本清张的名气吸引,加上封面漂亮,这才决定读一读。

读完第一章,不温不火。没有死亡现场,也没有悬疑。只写香子两次遇到小野木,第二次还没写完,放在了第二章。

这让我有些失望,于是转去看其他书。

上个星期六微信读书开奖,我中了5天的无限卡。觉得不要浪费,又回到微信读书找书看。刚好看见有朋友也在看这本《富士山禁恋》。心想一起吧,就又读了起来。

这一读,完全陷了进去。

读江户川乱步《孤岛之鬼》


 1

读到第277页的时候,我觉得自己隐约知道了故事的真相。

在读到第357页的时候,眼前的文字毫不留情地告诉我其实真相并非如此。

可是我又觉得作者有些牵强。阿秀要美丽到什么程度才能让男主仅凭隔着土牢窗口的一瞥就爱上,又或者是男主的心太过软弱?

读松本清张《苍白的轨迹》


 1

在书的倒数第二章,畑中邦子留下了一封遗书,遗书里的内容,揭开了所有故事里的谜团。

说实话我不是很喜欢这种解谜的形式。

一边解开原来的谜团,一边用新出现的证据否定,继而引出新的猜测。

谜团→猜测→用新证据否定旧猜测→新的猜测

如果一个故事里这个模式出现多次,我就会失去兴趣,然后只想快速向后翻,跳过故事中间部分无用的猜测,只想看最后的解谜。

这本书也是如此。

读《松本清张短篇杰作选》第三卷《革命者》


 1

这本书有噱头。

书商介绍松本清张时惯用的方式是把松本清张和东野圭吾联系起来:当你在读东野圭吾的时候,东野圭吾在读松本清张。

这本书的做法是把东野圭吾的名字换成了宫部美雪

“宫部美雪在大量阅读、反复考察论证的基础上,从松本清张一生两百多篇短篇作品中,甄选出数十篇,以飨读者。这部选集以松本清张的创作轨迹为线索,按不同主题,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穿插其间,并辅以宫部美雪撰写的导读。”

读松本清张《D之复合》


 这篇小短文包括三部分内容:

读后感

章节内容整理

一些细节

读后感

这本书有几个特点:

1、倒着讲的《基督山复仇记》

这是从情节安排的角度来说的。故事开始于作家采风,每到一处却不断挖掘出关于昭和十六年一次船难和谋杀案相关的蛛丝马迹。

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蛛丝马迹渐渐连缀成网,真相慢慢水落石出。

直到最后,才讲到故事最初开始时的冤狱。

读《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


 我为什么阅读此书

很多人看不起文学。比如,觉得什么都不会的人才去学文学,或者,觉得学文学的人什么都不会。这本书用很科学的方式证明文学也是一门学问

很多人喜欢阅读。有一年读300多本书的学霸,也有一辈子只读《红楼梦》的铁杆粉丝。这本书指引我们这些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读到的文字

海,没有那边

 



那个写了《百年孤独》的马尔克斯,在他晚年的自传里记述了一段关于外公的回忆。

三四岁时,外公牵着我的手,快步走过骄阳下的这片荒地,没有告诉我去往何处。突然,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绿色的水面,直冒泡,上面漂着一大群溺水的母鸡。

“这就是海。”他告诉我。

我很扫兴,问他海的那边有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回答:

“海没有那边。”

读梦野久作《脑髓地狱》


 我是伊藤润二的铁杆粉丝。我收藏了他的所有作品。我对富江、双一等人物深度痴迷。

明白这些,你就知道当我看见《脑髓地狱》这样的书名,还有封面上充满CUT风宛如B级片海报一样的设计时,有多么急切地想阅读这个故事。

我的阅读速度不算太慢。小说的话,一小时5万字还是做得到的。但这本《脑髓地狱》292184字,我却整整读了四天。

不是不努力,实在费脑,看了三遍,越看越发现看不懂。

读山田宗树《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1

松子这一生很可怜。

勘查修学旅行的地点时,被校长强暴。因为此事,修学旅行中学生盗窃事件的责任也追究到松子头上。

之后松子丢了工作,与所谓的艺术家彻也同居。彻也没有工作,还对松子动用暴力。彻也自杀后,松子与彻也的朋友冈野搞婚外恋又被甩。

松子去当土耳其浴女郎和小野寺结识,开始沾上冰毒,后来杀了小野寺。

读岩井俊二《情书》


 【故事情节】

两年前,藤井树登山时遇难。他的未婚妻渡边博子深爱着他,始终无法接受其他追求者。

当渡边博子看到藤井树的中学名册,长久以来的思念促使博子按照名册上藤井树在北海道小樽市念书时的地址写了一封信。

藤井树:

你好吗?我很好。

读岩井俊二《梦的花嫁》


 1

滨田广介在《哭泣的赤鬼》这个故事里写一个孤独的赤鬼为了找到朋友,在自己家门口立了个木牌,木牌上写着:

这是心灵善良的鬼的家

谁都可以随便进来

这里有好吃的点心

还泡好了热腾腾的茶

但赤鬼的愿望落空了。没有一个人走进赤鬼的家。

读渡边纯一自传《我永远的家》


 1

年轻时读贾平凹的《废都》,对里面动辄“此处省去多少多少字”一直耿耿于怀。很久以后,某日于旧书店淘得一本所谓完整版,喜不自胜。但抱回家后却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年轻时也读渡边淳一的《失乐园》,目的当然是书中的性描写。可现在我完全想不起来书中的内容。是因为这本书不够黄吗?我不敢确定。

前年还读了渡边纯一的《男人这东西》和《女人这东西》。书中分析男女性格,大都从性爱与生理切入。结论我看靠谱。渡边大夫的确拥有一个好作家必须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其实性就是这样而已。关键是看从性延伸出来什么。

Juli和Bryce面对的问题,有几个成年人真的解决了 | 读文德琳《怦然心动》


 1

很温暖的故事。故事线是青少年懵懂的爱情,内核则是成长。

成长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认识他人,正视自己。

故事有两个叙述视角。

从Bryce的视角,我们看到一个男孩从懦弱、躲闪、附和转变为敢于表达自己,不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更学会了珍惜身边的美好。

从Juli的视角,我们看到一个女孩从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认可上,一味付出差点失去自己,到正视自己的价值和需要。

故事的最后,象征二人懵懂爱情的无花果树树苗由Bryce亲手种植在Juli的院子里。未来新的成长在等待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