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士敦《溥仪》


 在微信读书读完此书。

此书是《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系列之一。其他各本还有写慈禧,李鸿章,诸葛亮,朱熹等人的。

书的作者是庄士敦,这里是维基百科对他的介绍:

庄士敦早年在香港殖民地政府任职,1906年被派往在山东的英国租借地威海卫。1919年至紫禁城教授溥仪英语、数学、世界史、地理;师生感情甚笃,曾封“一品顶戴”、“毓庆宫行走”,溥仪亦因庄士敦的教导眼界大开,走向世界。

1927年任英国驻威海卫总督;1930年10月1日威海卫归还中国,庄士敦返回英国。

1931年他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担任教授,主要研究汉学。至1938年于爱丁堡去世,享年64岁。

他的一生和中国结缘,和溥仪结缘。本书是由他写出自己亲历的历史片段,对我们这些后来的阅读者来说,殊为可贵。

书从光绪写起,一直写到溥仪被人刨了祖坟,出走满洲。

截取这段时间,并不是刻意回避伪满洲国的不光彩历史。从时间上看,伪满洲国1932年建立,而庄士敦1931年已经开始在伦敦大学担任教授了。

庄士敦1938年逝世。伪满洲国后续的情况应该还是知晓的,但因已经不是亲历,不在此书中谈论,是一种客观的态度。

庄士敦眼中的溥仪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他也很注重挖掘溥仪身上属于活生生的人的表现。相对于革命党和保皇党,乃至后日溥仪接受改造,由政府宣称他是一个真正的人,庄士敦的意见更可贵。

阅读过程中有一些摘录,并附一些胡思乱想,如下:

1、“帝遇疾,皇太后复训政。”

(这是慈禧囚禁光绪后以国家名义发出的第一道诏书。)

2、“无需审判,立刻处死。”

(这是戊戌六君子被捕后慈禧下达的命令。)

3、“谨遵太后旨意,立溥仪为继承人。”

(这是光绪皇帝驾崩,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了一封遗诏。)

4、慈禧太后的确切死期是1908年11月15日,光绪皇帝驾崩于1908年11月14日。

(慈禧利用了自己在伦常中比较高的地位,以及害怕触动自己既得利益的保守派的支持,将皇帝玩弄于鼓掌,将改革扼杀于摇篮。

如何你也站在和她一样的地位,处在一样的环境,你也会有一样的举动。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她站的本就是历史发展的反面。

也因为如此,这是所有人的悲剧。)

5、知识点:新皇帝的前任无论驾崩于一年的何时,这一年剩下的时间也都算是旧皇帝的最后一年。

6、书中有从未翻译和出版过的张勋自传(删去了其子女成长的部分)。从长度看,更像是张勋给自己写的一份简历。

7、作者庄士敦最出名的身份是溥仪的老师。

8、知识点:爱新”在满语中意思是“金子”,因此后来很多皇室成员都用“金”来做他们的姓,让他们听上去像是一个汉族人,“金”在汉姓中比较常见。

维基百科:爱新觉罗在满语含意为“黄金”,原先在满族姓氏结构中,“爱新”其实是穆昆(族名,满语:ᠮᡠᡴᡡᠨ,穆麟德:mukūn,太清:mukvn),满语“金国”之意;“觉罗”才是姓氏,直到皇太极建国清朝,决定效仿汉制,取消远支大宗之分,才使“爱新觉罗”成为一个整体姓氏,除彰显尊贵外一方面也是象征继承蒙古大统的黄金家族。

9、关于外蒙独立,作者提到:

沃特金·戴维斯在1933年10月的一篇文章中说:“直到1911年,外蒙古仍然是中国的领土,而且对于外蒙古人来说,他们是始终乐于臣服中国的。历史上,满人借助蒙古人力量,征服了中国。这一征服,可以视作两方的合作。不过,从表面上看来,蒙古人依旧受清朝的统治。因此,当清朝灭亡,民国成立时,蒙古人理所当然地认为不应该再效忠满人。从而,外蒙古在1912年独立出来。这样一来,沙皇俄国,才获得了加强控制外蒙古的机会。”

他的这一席话大部分是对的,只有一点,在1911年,蒙古不认为自己是“臣服中国”,而是“臣服于大清国”,后来戴维斯先生也在上面这一段后面补充了这一点,而且我们还要注意一点,“中华帝国”这个词只有外语才有,正确的说法是“大清国”,皇帝叫作“大清帝国皇帝”。

(以前从未从外蒙的角度想过其独立的缘由,这是阅读此书的收获之一)

10、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话说的是溥仪:

“然而,那些理解他的人都懂得,只有国家昌隆繁盛,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他才会感到满足。”

(这本书是把溥仪放在一个被同情的位置来讲述的。事实是,读完全书之后,也确实让人对溥仪产生了同情之感。尤其是同情他作为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的注定的悲剧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