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钱穆《孔子传》


 在看钱穆先生的《孔子传》,一边看,就一边写一些笔记出来。久闻钱穆大名,一直没看其作品,原因是自己才疏学浅,看不懂。偶然得到这本《孔子传》,才79页,欣喜不自胜。我终于可以做一个看过钱穆的人了!

不过一读才知道,看起来薄薄的一本书,几乎每句话都值得深深体会。

从前为了教学,读的关于孔子的传记不知道有多少本,也曾经每日一则抄写过论语,甚至有段时间对从小学角度研究论语真正含义的方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上面的种种,我自问相比一般人对孔子的了解更多一些。不过在读了这本《孔子传》之后,我发现自己也不过就是多知道了一些孔子身上的段子而已。当然这也不怪我,他老先生身上的段子就是要多一些。

钱穆是做学问的,这本《孔子传》的目的也本不是普及关于孔子的知识。更多的,是在考据孔子和论语的相关内容。不少有争议的问题,争议到本书为止,可以不争了。

书的内容深厚,不敢妄评,只是记录阅读过程中一些对自己有提高的部分,以及一些浅显的感受。

如下:

1.孔子先祖是商代王族,之后家道中落,到孔子父亲的时候,经历了由王族、诸侯、贵族公卿到士族的转变。孔子的父亲有勇力

(算是武士?)。

2.传说中孔子之父野合生孔子之说不可信。钱穆书中说:“此因古人谓圣人皆感天而生,犹商代先祖契,周代先祖后稷,皆有感天而生之神话。又如汉高祖母刘媪, 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遂产高祖。所云野合,亦犹如此。欲神其事,乃诬其父母以非礼,不足信。”“孔子名丘,字仲尼。因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山而得生,故以为名。”

(是在山上祈祷哟不是野合哟话说这个尼丘山……泥鳅山? )

3.儒这个词,先于孔子而有,且内涵和孔子之后的儒不相同。见此段:“《说文》:“儒,术士之称。”术士即犹言艺士也。儒乃当时社会一行业,一名色,已先孔子而有。即叔梁纥、孔防叔上不列于贵族,下不侪于平民,亦是一士,其所业亦即是儒。惟自孔子以后,而儒业始大变。”

(儒也是色?为何?先记此疑问。)

4.接上条。孔子所谓小人儒,是指靠学习六艺获一份谷物为生。而其所谓君子儒,是从所习六艺中,探讨其意义所在, 及其源流演变,与其是非得失之判,于是乃知所学中有道义。孔子之所谓君子儒,乃在其职业上能守道义,以明道行道为主。

5.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三十岁后开始授徒。

6.孔子适齐,返鲁,后仕鲁,为鲁司寇(已经五十岁了)。其政治上之表现有两大事。其一为相定公与齐会夹谷,继之则为其堕三都之主张。

7.接上条。以下来自维基百科:【堕三都,春秋时期鲁国堕毁三桓私邑的事件】
三都是季孙氏的费邑、孟孙氏的郕邑、叔孙氏的郈邑。鲁定公十三年(前497年),孔子为鲁国的大司寇,为了加强君权,派仲由堕毁三都。季孙斯和叔孙州仇、仲孙何忌想要抑制家臣势力,也支持堕三都。叔孙氏先堕毁郈邑。费邑宰公山不狃起兵反鲁,率军攻入鲁国国都曲阜,鲁定公和季孙斯(季桓子)、仲孙何忌(孟懿子)和叔孙州仇(叔孙武叔)躲在季氏之宫,武子之台。孔子派申句须、乐颀率军击败公山不狃,公山不狃逃到齐国。之后,郕邑宰公敛处父反对堕毁郕邑,使三桓开始反对堕三都。堕三都最终失败,孔子不久之后,也离开鲁国,周游列国。

8.鲁卫接壤,又卫多君子,故孔子去鲁即适卫。钱穆书中云:孔子之适卫,初未汲汲求仕进,又若无久居意,故初则赁廛以居,荷蒉者故曰过孔氏之门也。居十月又离去,不知何故,或有意游晋。然其时晋适乱,赵氏与范氏中行氏构衅,孔子未渡河而返卫,其间详情均无可说。

9.孔子反卫出仕。俸粟六万,后人说为六万小斗,当如汉之二千石。

10.孔子见南子。

(南子的介绍在之前读过的《小妾史》中相对比较详细,可以参看)

11.孔子去卫,过宋,至陈。

12.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3.长沮桀溺藕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 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 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 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5.接上面【12.13.14】。钱穆评:接舆、长沮、桀溺三人,皆直斥孔子,骤难与之深言。惟此丈人并不对子路有所明言深斥。孔子欲为丈人进一义解,故又使子路再往。亦非欲指言丈人之非,特 欲广丈人之意,使知处人世有道,有不尽于如丈人之所存想者。而不期丈人已先去灭迹。在此,丈人自尽己意即止,不愿与孔门师徒再多往复。其意态之坚决,亦复 如接舆之趋避。然而就此四人之行迹言,则此丈人若尤见为高卓矣。

16.孔子自蔡反陈,自陈反卫,自卫反鲁。晚年居鲁。孔子晚年反鲁,政治方面已非其主要意义所在,其最所属意者应为其继续对于教育事业之进行。

17.伯鱼年五十,先孔子卒。是伯鱼之卒,孔子当年六十九。

18.钱穆说:孔子身通六艺,时人皆以多能推孔子。然孔子所志乃在道。艺亦有道,然囿于一艺则只成小道。故孔子又称之曰鄙事。而孔子必教人游于艺,此所谓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则艺即是道而不鄙矣。

19.孔子删诗说不可信。

20.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哈哈哈哈!力量!)

21.《左传》哀公十六年: 夏四月己丑,孔丘卒。 是年,孔子年七十三。

22.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惟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

23.自伯鱼下迄安国共十一代。孔子开私家讲学之先声,战国百家竟起。然至汉室,不少皆仅存姓氏。其平生之详多不可考。独孔子一人,不仅其年数行历较诸家为 特著,而其子孙世系四百年绵延,曾无中断。此下直迄于今,自孔子以来已两千年七十余代,有一嫡系相传,此惟孔子一家为然。又若自孔子上溯,自叔梁纥而至孔 父嘉,又自孔父嘉上溯至宋微子,更自微子上溯至商汤,自汤上溯至契,盖孔子之先世代代相传,可考可稽者又可得两千年。是孔子一家自上至下乃有四千年之谱 谍,历代递禅而不辍,实可为世界人类独特仅有之一例。

(此条可以与雅俗丛书中的《家谱》一书参照)

.......................................................................................................................
最后,不敢说读完了《孔子传》。只能说我看完了此书。且是挑选自己看得懂的部分看了看。好在以前抄过,教过论语中的一些内容,也看了一些关于论语和孔子的书,看完还不至于昏头黑脑,是一幸事。

此书对汉语言文学大学生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