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梦野久作《脑髓地狱》


 我是伊藤润二的铁杆粉丝。我收藏了他的所有作品。我对富江、双一等人物深度痴迷。

明白这些,你就知道当我看见《脑髓地狱》这样的书名,还有封面上充满CUT风宛如B级片海报一样的设计时,有多么急切地想阅读这个故事。

我的阅读速度不算太慢。小说的话,一小时5万字还是做得到的。但这本《脑髓地狱》292184字,我却整整读了四天。

不是不努力,实在费脑,看了三遍,越看越发现看不懂。

第四天读完第三遍的时候,我开始上网搜索各种解读,心里才终于有了一些眉目。

要看明白这篇小说,需要两个准备。第一,是需要厘清故事线;第二,是要明白作者在书中的理论设定。

第一、故事的时间线

关于故事线,下面有豆瓣网友整理的资料。原文来自https://m.douban.com/book/review/2415234/

天宝8年(748年),范阳进士吴青秀(时年19岁)奉唐玄宗命开始绘制山水图册五卷,六年始成。

天宝14年(755年)3月,吴青秀奉皇命迎娶故翰林学士芳九龄之女芳黛(时年17岁)为妻;11月,吴青秀杀其妻芳黛,以其妻尸体为模特绘制六幅画卷《死美人图》,欲以此规劝玄宗,因尸体速朽而失败,遂杀人及盗尸以为模特,以致癫狂。

天宝15年(756年)6月,马嵬坡之变;11月,吴青秀携其妻妹芳芬辗转前往日本,吴溺死途中,芬携其遗腹子吴忠雄赴日本定居。胜空和尚制弥勒菩萨坐像,置入《死美人图》。

延宝5年(1677年)9月上旬,虹汀(时年31岁)复兴吴家,成为吴家第49代祖,建青黛山如月寺。

明治36年(1903年),正木敬之与若林镜太郎同时进入福冈医科大学(九州帝国大学前身)就读。

明治39年(1906年),千世子怀孕,胎儿父亲为正木敬之。

明治40年(1907年),正木敬之毕业于九州帝国大学,毕业论文为《胎儿之梦》,开始其独特的心理学理论研究;11月20日,吴一郎出生,正木敬之不知自己为其生父,随后取得《死美人图》,迅速出国。

大正6年(1917年)正木敬之结束在欧洲各国为期10年的游学,返回日本,开始散发自撰之《疯子地狱邪道祭文》,为建设“狂人解放试验场”筹款。

大正13年(1924年)3月25日,正木敬之返回九州帝国大学;3月26日,正木敬之用麻醉剂昏迷吴一郎,诱使其进入梦游状态,勒杀其生母吴千世子,(“直方事件”)。

大正14年(1925年)2月,正木敬之完成《脑髓论》的修订;10月19日,九州帝国大学精神病学系斋藤寿八教授在正木敬之劝诱下自杀,后者递补为精神病系教授。

大正15年(1926年)4月25日,正木敬之向吴一郎展示《死美人图》,诱发其精神病。4月26日(原定当日吴一郎与其表妹吴真代子结婚),凌晨4时,吴一郎勒杀未婚妻吴真代子。当晚,若林博士救活吴真代子,但后者遗传精神病发作,被关入九州帝国大学精神病院六号房。

大正15年(1926年)5月2日,下午,正木与若林讨论吴一郎的病情。

大正15年(1926年)5月3日,吴一郎接受精神鉴定,被确诊为精神病。

大正15年(1926年)7月7日,吴一郎进入“狂人解放试验场”接受治疗,期间逐渐显露遗传精神病特征,并发表《脑髓并不是思考事物的地方》之类癫狂演说。

大正15年(1926年)9月,福冈某报刊发表正木博士访谈记录《脑髓并不是思考事物的地方》。

大正15年(1926年)9月19日,吴一郎拒绝继续在狂人解放试验场劳动,开始闭门思考。

大正15年(1926年)10月19日,中午,吴一郎精神病再次发作,在狂人解放试验场中行凶,杀死杀伤多人。当晚,正木敬之博士完成《空前绝后的遗书》。

大正15年(1926年)10月20日,清晨,吴一郎于九州帝国大学精神病院第七号病房恢复神智,先后与九州帝国大学法医学系若林镜太郎教授和正木敬之博士展开对话,并阅读正木博士的相关著作。(包括《疯子地狱邪道祭文》、《地球表面乃是疯子最大的解放治疗场》、《脑髓并不是用来思考事物的地方》、《胎儿之梦》和《空前绝后的遗书》等五篇。)

中午,吴一郎冲出精神病院。随后,正木博士看到《死美人图》卷轴末端字迹。

当晚,正木博士因实验失败及探明自己为吴一郎生父而自杀。

大正15年(1926年)10月21日,吴八代子纵火烧毁自家,自焚而死,大火延及如月寺。

大正15年(1926年)10月底至11月中旬,吴一郎在癫狂状态下完成《脑髓地狱》(“Dogura Magura”)一文。

大正15年(1926年)11月20日,吴一郎再次恢复神智,再次与若林博士展开对话,随后在幻觉中重现10月20日其余的场景,此后又多次重复同一幻觉,本书发生的场景即为其中某一次。

第二、作者的理论设定

如果按照书中的理论,那么我们固有的,关于人,关于人的生命的认知都要彻底颠覆。

在作者笔下,细胞承载着记忆。而这记忆的长度不仅仅是自己的,还包括祖先的,更包括生命从最初到现在所有的经历。

而婴儿在母亲腹中成长的过程,外在,经历了精子卵子结合,由水生到陆生,尾巴消失等过程;内在的精神,则是做了一场生命历史的大梦。

出生后的人,若脑中某些部分的细胞受到刺激,会恢复祖先(甚至更久远)的记忆。

这些人,就是精神病患者。而文章里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恢复了祖先记忆的人。

有了这两点准备,再回想整个故事,会发现自己陷入了完全无法分辨故事真实情况的境地。

尤其是越深究,越糊涂。

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书很啰嗦,很多无关的分支。看不懂。

第二遍再看的时候发现之前所谓无关的分支,都是对故事负有重要意义的描述。好像明白了一些,但还是不确定。

第三遍再看的时候,发现还有书中书,而书中书记述的就是你正在看的这本书的内容。就好像两名镜子相对,你站在中间,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数不清镜子有多少。惨了,这下彻底糊涂了。

“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旷世恋情和“我”又有何关系;从事精神病理学和心理遗传学研究的正木敬之教授,时而死去留言、时而现身说法,一会儿变成故事主角,一会儿又成了“旁白”,还有个“面黑楼万儿”的怪名,又突然成了“吴一郎”的生父;若木镜太郎和绝世美少女是何关系,为什么要消除她的人世身份,其研究是为了追踪精神科学的先验犯罪,还是另有更深层次的目的……”

这些问题一个个冒出来,读者完全迷失在了作者的讲述中。

别的书都是越读越清晰,越看越明白,这本书越读越没把握,注意到的细节越多,越容易陷入作者叙述的深渊。

这本书被誉为日本四大推理小说之首,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