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


 从去年年底开始,我迷上了李庆丰先生的文化评书系列。先听《西游记》再听《红楼梦》,紧接着就是今天刚刚听完的这本《三国演义》。

其实当初的本意是想重读经典原著,但是因为生活的忙乱和内心里的不安定,四大名著这样的大部头啃起来着实有些勉强。我试过用微信读书里的AI语音,但是AI干巴巴的语调总是让我听着听着就神游万里,回头一想刚才听了些什么的时候总是一头雾水。

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原来微信读书里还有李庆丰先生的文化评书系列,这一听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还记得小时候听评书,搬一个小板凳坐在收音机前面,每天吃完饭听那么一小段,大概半个小时。那时候没有别的太多的娱乐方式,所以听的时候全神贯注,听完以后隔天遇到学校的小伙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几乎能把整个故事都复述下来。

现在让我干坐着听半个小时的评书可有些难了,根本坐不住,各种诱惑太多。所以我基本都是在做事的同时来听,比如一边遛狗一边听,一边吃饭一边听,或者一边上夜班一边听。这样也有好处,李先生的文化评书让很多我生活中空洞乏味的空间都有了趣味。比如我会在遛狗的时候频频点头,吃饭的时候嘿嘿傻笑,漫漫长夜也不再和想象中一样难熬。

听评书和读原著还是有些不同的。若说遗憾,是有些书中的细节和桥段因为种种原因在评书里很难呈现。但对我来说,更多的是获得益处。因为自己读往往就陷入先入为主的陷阱,有人讲,而且讲的时候多少还加入了播讲人自己对原著的理解,我听起来就好像和老友聊天聊到这本书一样,你来我往,思维反而更活跃了。

说回到这本《三国演义》,年少的时候读三国故事,纠结的是谁的智力值更高,谁的武力值更高,谁更猛,谁更妖,谁应该和谁单挑,那时候喜欢的是英雄排座次。

这次重温故事,听到的更多是唏嘘。

关老爷如此英雄,最后败走麦城,身首异处。猛张飞长坂坡一声断喝吓退曹操百万大军,最后死在自己的部将之手,竟也身首异处。老当益壮的黄忠战死沙场,忠厚爱民的刘备白帝托孤,多智近妖的诸葛亮五丈原人死灯灭。马超赵云都患病而亡,英雄好汉哪个得了善终。

倒是扶不起的阿斗,却在位41年,成为了三国乱世中在位最久的皇帝。

这些人或足智多谋,或勇冠三军,或出身世家,毕竟也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更多的是平民百姓,在乱世里颠沛流离,苦苦熬过一生后又有谁能被后人记住呢。

这次重温故事,对一些历史人物也有了新的感受。

比如大耳贼刘备,我以前很看不起他,总觉得他没什么本事,就会哭。要不是有诸葛亮和五虎上将,真的一无是处。这次重温故事,我发现如果我生在三国时期,如果有些才干,我宁愿跟随刘备。至少刘备不会把我卖了我还帮他数钱。另外,刘备善于用人,虽不善将兵,但能将将。这才是最大的才能,否则为何诸葛亮张飞关羽赵云马超这样的能人甘心去辅佐他呢。说起善于用人,就算是丞相诸葛亮也有比不上刘备的地方。

再比如曹操,我以前很佩服他,觉得他能文能武,还能慧眼识英雄。他一首《观沧海》的气魄多大,是一个一眼看见就想要折服的人物。这次重温故事,想想他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我心里一阵阵发凉。你有用的时候,他能把你捧上天,你没用的时候,他能把你踩出屎。这样的人,还是躲着点为妙。

这次重温这段故事还有一个收获是不少已经在心里模糊了的故事细节又清晰了起来。比如貂蝉的白楼独舞,比如吕蒙的白衣渡江等。那感觉就好像把自己的眼镜擦干净了然后张开眼看世界一样。

最后借用书中四句作结:

分分事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