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欲之死》| 爱欲是勇于否定自我,肯定他者


在B站观看

韩炳哲认为,在今天的社会中,纯粹的爱已经死亡。而其根本原因在于当今社会的资本化和消费主义。

资本是逐利的,所以我们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不是为了让我们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是为了能够获取更多或者获取的更快。

而消费主义带给我们的是看似无穷无尽的自由的选择,但其实每个选择都越来越同质化。

因为消费主义会让我们不停地进行对比和比较,在对比和比较的过程当中,小众的独特的甚至很多有创造力的事物,就会被能够带来更大利益的,受大多数人接受的消费主义产品所取代。

这就好像我们走进超级市场,看到货架上摆放了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的饮料,但这些饮料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就好像我们在超级市场看到了一货架又一货架满满的方便面,但这些方便面最大的区别可能就只是调料包里的调味料不同而已。

现代社会的资本化和消费主义倾向让我们在行动上是逐利的,让我们追逐的目标是同质化的。

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我们追求爱情时也是逐利的,而不是想要获得幸福。

我们在爱情当中渴求获得更多,渴求获得得更快。我们甚至难以接受正常爱情当中一定会有的拒绝和否定,我们必须能够最大程度控制自己所爱的对象,使之能像自己头脑当中理想的形象一样。

消费主义社会让我们所谓爱情的对象,在对比和比较之下都变得同质化。

那些小众的独特的适合不同人不同喜好的,拥有真正的个体特点的爱的对象,在所谓的大众审美面前,渐渐消失。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八九十年代的明星各有各的特点,而今天在娱乐圈活跃的明星似乎个个长得都一样,让人根本记不住。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现在大家在恋爱的时候,会互相提出各种要求。希望男性富有,有车有房能够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希望女性年轻漂亮,百依百顺。这些年来女性主义的话题不断兴起,女性不断提醒自己要觉醒,似乎就是对这种趋势的反抗和回应。

现在社会的爱情为什么死亡,根本就在于我们爱的对象,也就是韩炳哲在《爱欲社会》中提到的“他者”的消亡。

所谓的爱欲,可以把它分成爱和欲两个方面。其中的爱,是奉献是付出。其中的欲,是索取是获得。但不论奉献和付出,还是索取和获得,都需要我们有一个爱的对象才能完成这个过程。而今天我们的爱的对象是同质化的,我们和爱的对象不是在了解彼此,而只是在表达自己。不是在互相关怀,而只是在计算利益。

在我看来,韩炳哲《爱欲社会》中的爱是付出,欲是获取。首先去爱,去付出去奉献,在这个过程当中自我可能会被拒绝被否定,甚至消亡。可是我们会从”他者”身上找到新的自我。当我们获取新的自我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爱的完整过程。而当“他者”消亡之后,这个过程自然也不可能完成。纯粹的爱,自然随之消亡。

今天的爱,更像是我们的自恋行为。我们走在爱情的超级市场,浏览着货架上的琳琅满目,挑选着自己心仪的口味。不管是包装价格味道品牌,任何的因素只要不符合自己的期望,我们就不会购买。我们走在爱情的超市中,我们想要买的是任何细节都符合自己期望的“产品”。而这样的“产品”并不是一个有独立自我,不受我们控制的真实个体。这样的产品,只是我们的卑微自我,在这个世界上的虚幻投影。

我们眼前所见的,就好像柏拉图《理想国》中著名的洞穴寓言中提到的一样,并不是真实的世界。我们所看见的只是真实世界的投影。更悲惨的是,我们看见的甚至不是真实的“他者”的投影,而只是我们自身在墙壁上的投影。我们不光失去了爱情,我们也蒙起了自己的双眼,把偌大的世界缩小成只能容纳自己一个人的小世界。 我们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还对自己说着幸福。

我们就好像神话故事中的纳西瑟斯,我们被自己的美貌吸引,无法抗拒地爱上了自己的倒影。我们陷入痴迷,最终因为无法摆脱自己的倒影而死去。我们只是一株爱上自己水中倒影的水仙花,我们顾影自怜,我们拒绝接受这个世界的其他个体,我们最终死于自恋。

韩炳哲先生的《爱欲之死》告诉我们爱情已经死亡,但他却并没有在书中附上获取纯粹爱情的行动指南。

如果我们真的接受韩炳哲先生对今天社会爱情已经死亡的判断,真正了解这背后的原因是“他者”的消亡,我们就会明白,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份对所有人都适用的行动指南,我们需要的是能够睁开眼看这个世界,然后做出属于自己的正确选择。

谢谢大家的阅读,希望我们都能够拨开眼前的迷障,找到真实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