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了解艺术 | 读《丰子恺建筑六讲》

 

1

本书作者丰子恺。他有两位恩师,一位李叔同,一位夏丐尊。我之所以读这本书,和这三个人的鼎鼎大名有很大关系。说白了,算是慕名而来。总觉得名气大的人写出来的作品质量总有保障,这和看好莱坞电影的时候专门找影帝影后的作品来看是同一个道理。

读这本书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自己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想要了解艺术的愿望。当然,对于艺术,若是让我创作,我是绝逼做不成的,这点我心知肚明。所以我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能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欣赏上。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这几年我确实做出了一些努力。比如为了欣赏古典音乐,我下载了耶鲁大学的公开课《聆听音乐》;再比如为了欣赏西方的绘画作品,我读了好几本面向艺术白痴的科普书籍,像是《小顾聊绘画》之类;又比如我为了学会欣赏雕塑,辗转搞到一本繁体的《如何看懂雕塑》。

不过现在坐定仔细琢磨,发现自己也无非就是叶公好龙,忙了一大圈仍然只是一个艺术盲。

2

究其原因,首先自己对这些所谓艺术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相对古典音乐,我更喜欢谢春花的民谣小调。相对欣赏西方经典的油画,我宁可抱着伊藤润二的漫画消磨时间。说起雕塑更离谱了,我印象最深的雕塑居然是来自网络段子的西安邮电大学的读书顶个球。

然而若是我将自己哼着春花小调,捧着恐怖漫画,嘴里还念叨着读书顶个球的形象暴露在众人面前,相比不但不会引起共鸣,还会招来很多不利于我形象的质疑。

生活本身已经很苦逼了,如果还要顶着质疑前行,太为难自己了。但是装逼其实也并不轻松,压力主要来自于大部分时间装不像的尴尬,以及一旦遇到内行就露馅的风险。

3

用了两天的工作间隙读完此书,微信读书里记录的阅读时间是一个小时零九分钟。

确实还是有收获的。

最主要的收获是丰子恺先生把建筑艺术发展的主线帮读者归纳出来了,同时还给出了每个阶段富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从坟墓到神殿,再从寺院到宫室,最后到现代的商业大楼。建筑艺术发展的历史其实也是人类认识自身的历史。

其次,丰子恺先生历数各个时代富有代表性的建筑物的时候,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此建筑的美感如何体现,确实给我指出了不少欣赏特定建筑物的方向。比如讲到哥特式大教堂的时候,丰子恺先生就提到了那些细长的窗口和高耸的塔楼其实都指向天堂。这让我突然明白了这类建筑为何都是这付尊荣。

说起本书的优点,有三个。

其一是书中配了大量插图,这为理解本书的内容增添了很多乐趣。

其二是本书深入浅出,绝对不卖关子,也绝对不掉书袋。语言浅显易懂,真是我这样艺术欣赏白痴的福音。

其三是本书短小精悍。一本一个小时就能泛读完成的书,读的时候不会因为内容生涩而让人生厌,读完还能有切实的收获,我们真的不能要求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