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雪人》《西游记》《红楼梦》《我胆小如鼠》


现在已经是2020年了,想要写去年的读书总结,发现还有三本书没有写笔记,一篇一篇去补感觉工程量有些大,因为怕麻烦,就在这里合为一篇,略记几句,为的是给以后增添一些印象,不至于再遇到时两眼一抹黑。

这四本都是在微信读书听完的。因为临近年底的时候我去了某火锅店打工,深夜班从凌晨12点开始,一直到早上十点。这期间洗洗涮涮都是体力活,头脑空着很是难受。身边同事都是用蓝牙音箱外放音乐,有人放八九十年代的老歌,有人全是电音舞曲。而我悄悄塞个耳机,听故事。大家倒也互不干扰,一片和谐。

最先听的是余华这本《我胆小如鼠》,在此之前其实也用一个晚上听完了东野圭吾的《魔力的胎动》,但是期间不断走神,再回到故事就感觉一头雾水,一个晚上听完了故事,却完全想不起来故事到底在讲什么,和根本没读过一样。也因为如此,这本《魔力的胎动》我也没算到自己读过的书里面。

《魔力的胎动》之后,我陆续试过几本书,结果都一样,完全进入不到故事里。或者就是因为走神跟不上故事的情节。后来我想了想,这和微信读书里AI读书时语气语调冷静得吓人有关,这种没有感情没有起伏的腔调,实在不适合我的听书习惯。

正在发愁的时候,我发现了这本《我胆小如鼠》,还是一样的微信读书AI语音,听起来居然没有什么违和感。余华先生的句子精悍内敛,他最擅长用最冷静的语气叙述最残酷的故事。这样倒是和AI语音完美契合了。如是,这本《我胆小如鼠》顺利听完。

《雪人》是翻译作品,带一些恐怖电影的气质,画面感强,又有悬念的拉扯,尤其是序幕上来就是男女二人火热的偷情场景刻画,这些倒也让我顺利进入了故事。

听的过程里,我感觉此书特别适合改编为电影,因为叙事节奏还有场景的转换等都是好莱坞电影的味道。好几次我都感觉就好像是电影的剧本一般。也许是因为这样套路满满的表现给我营造了一定程度上的熟悉感,这本书也顺利听完了。

听完《胆小如鼠》和《雪人》,我决定暂时不去听AI语音了。我很怀念真人声情并茂的演绎,在微信读书书库听书部分乱翻的时候,发现有李庆丰先生的四大名著评书,试听了几段,很是喜欢,于是就入坑了。

先听了《西游记》。李庆丰先生的评书有态度,并不渲染在网上流传甚广的种种西游阴谋论,比如红孩儿是太上老君的私生子之类,都是他不赞同的。李庆丰先生的评书观点很正统。之前我看过不少关于西游记阴谋论的书,对里面的观点也多少持有接受的态度。但听了李庆丰老师的评书,我觉得抛开这些阴谋论是否成立暂且不谈,自己的世界观确实是越来越跑偏了。很多以前相信和坚持的真善美都没了。说得文艺一些,那就是失去了赤子之心。其实用这样的人生观去生活挺累。因为意识到这一点,李先生的评书我听得很舒服。

再听《红楼梦》。这么多年,说起来书中经典的桥段也算是熟悉,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到今天说起来红楼梦到底讲了什么,我还是头脑里一片大雾,说不出个所以然。李庆丰先生的评书开篇明义,说这就是一个『谈恋爱』的故事,这样去除枝丫,只留下故事主干的方式,对我来说倒是追本溯源理清头绪的当头一棒。对啊,先不要管什么社会意义哲学内涵,先回到根本,看看故事本身。先不要乱想各种象征和隐喻,就把故事先认真了解一遍,对我来说已经是大有收获的事了。

我小学就看过人民出版社的版本,中学再读,还看过了两遍老版电视剧,大学再读,都读不通,甚至读书进,就觉得和白开水一样,不知道说些什么。若干年前试过去读脂砚斋的版本,但是总觉得好像自己读书的时候有个人在耳边絮絮叨叨的,烦不胜烦,没能坚持下来。

这次听李庆丰先生的评书,有些关键的硍节上李先生点评几句,其实倒是和脂砚斋的点评起到了差不多的效果。全书听完,首先对故事整体的结构更熟悉了,其次对书中纷繁复杂的人物到底谁是谁印象更深刻了,再次对一些经典场景的理解更深入了,最后还有一些自己读原文的时候根本没注意到的东西听的时候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读完确实有一种收获后的满足感。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我已经开始听李庆丰先生的《三国演义》,正听到曹操行刺董卓……